我校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课题验收会在沪举行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我国典型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脆弱性评估研究”

课题验收会在沪举行

    2014年10月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持,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典型海岸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脆弱性评估研究”课题结题验收会在上海召开。验收专家组由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责任专家、项目外同行专家以及海外同行专家苏纪兰院士、张建云院士、方精云院士、吴立新院士等14位专家组成。项目各课题负责人以及学术骨干,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陈友淦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科技处处长张文、副处长陈瑜婷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丁平兴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教授出席验收会并致欢迎词。

课题验收会会场

    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对各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创新性、研究队伍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并与课题承担人员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系列宝贵建议。经审阅资料并集体讨论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各课题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四个课题均通过验收。 通过研究人员近5年努力,该项目给出了我国典型海岸带过去50年左右的演变过程和机制,并提出了今后几十年乃至2100年的演变趋势和应对策略;建立了先进的长江河口、珠江河口三维盐水入侵数值模式,定量剥离了因气候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海平面上升和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和淡水资源的影响,证实了河口挖沙是引起珠江河口近期盐水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建立了甄别气候变化和人类对河流入海泥沙通量影响的方法,揭示了海岸沉积环境演变的动力学机制,并阐明河口三角洲对入海物质通量变化的冲淤响应过程;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红树林演化与亚洲季风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定量评估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长江口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盐沼植被群落的生态服务功能;构建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定量评价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方法,实现了在不同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我国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空间评价。研究成果不但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且为我国海岸带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并已在海岸防护、河口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得到应用。 项目执行期间还培养了一批在河口海岸带研究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以及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