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代表团调研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为进一步加强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推动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提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受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苏芳莉教授邀请,2024年4月12日至14日,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何青研究员率队一行6人,赴辽河三角洲和沈阳农业大学开展调研考察与合作交流。
 
  调研期间,何青主任一行围绕辽河口湿地典型区域进行实地踏勘。4月12日,考察组前往辽河口湿地东岸赵圈河保护区,重点走访碳通量及气象观测场,并参观鹤类繁育基地,了解区域碳循环与珍稀物种保护现状。
 
  4月13日,考察组深入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调研斑海豹繁殖地、西岸辽河口保护区、南小河黑嘴鸥栖息地与退养还湿示范区,以及三道沟岸段,开展野外样地考察。
 
 
  4月14日,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行访问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依托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双方就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野外站原站长王铁良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介绍了国家野外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对华东师范大学长期以来给予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双方围绕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交流合作。何青主任介绍了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表示河口三角洲作为生态系统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点,两个平台在河口海岸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她指出,未来双方的深度合作将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重点介绍了“联合国海洋十年”背景下的大河三角洲计划,邀请辽河口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河口三角洲加入该国际合作平台,共同为全球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在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何青研究员作题为《国际大河三角洲计划与长江口水沙系统研究》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实验室研究基础、“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计划的框架与进展,以及在人类活动驱动和水沙过程驱动下三角洲演变机制的研究成果。李秀珍研究员则以《互花米草生态管控与资源化利用》为题,介绍了互花米草的生态功能与入侵风险、管控技术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并提出了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方案。
 
  双方一致同意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布设观测站点,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和三角洲发育相关研究,共同助力辽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和实施。
 
 
  双方在座谈中就未来合作框架达成共识,提出将持续加强在野外观测、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协作,推动双方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和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