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至29日,第二届全国海岸带大会暨智能海岸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海岸带遥感分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海岸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教授担任组委会委员。大会以“智能海岸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135家单位的约500名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海岸带大数据与时空智能、海洋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地理大模型与海岸带辐合应用等二十余个重要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海岸带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长足发展。
会议合影
29日下午,分论坛“海岸带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举办,该分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谭凯副研究员领衔召集,受到了多个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分论坛共计报告15个,信息工程大学邢帅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陈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聂胜副研究员等国内知名学者受邀做特邀报告。分论坛深入探讨了多平台、多模态激光雷达技术的海岸带智能观测、数据智能解译及海岸带应用,大咖云集,讨论激烈,是一场集理论方法、设备研制、技术应用等为一体的学术盛会。其中,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毕业生现武汉大学博士生刘帅荣获“学生优秀报告”。
激光雷达作为对地观测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成为当前提升人类对地球表层认知、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手段,多源激光雷达的数据全球化、处理实时化、服务智能化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海岸带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带。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等多重胁迫,海岸带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面临巨大危机。因此,通过激光雷达等遥感技术手段科学地认识海岸带的结构与格局、变化与过程、要素与作用、功能与响应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海岸带激光雷达遥感”设备研制、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等领域的热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利用多平台、多模态激光雷达和光学影像的技术互补优势,攻克了激光雷达光谱强度数据校正以及空谱联合解译等技术难题,合作研发了无人机载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了多类型海岸带植被生物量反演和生态“精灵圈”结构识别、大范围海岸带浑浊浅水地形反演、海岸带隧道工程渗漏水检测、海岸带垃圾识别等新技术和新方法,解决了海岸带植被、地形、工程等领域的痛点问题,取得了系列领先的创新成果,实现了理论成果的技术转化,取得了显著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分论坛的召开,充分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海岸带激光雷达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突显了激光雷达技术在助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激光雷达在海岸带生态、环境、灾害等多领域的深度应用与交叉融合,为未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国内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深入合作和联合技术攻关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图:海岸带盐沼植被生物量反演
图:海岸带“精灵圈”时空动态监测
图:海岸带浑浊浅水地形反演
图:海岸带垃圾识别
图:海岸带隧道工程渗漏水检测
图:分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