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大河三角洲国际会议举行,华东师大发布《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

  大江自高原而下,一路奔流,到入海处便形成三角洲。从陆海之间到新生湿地,从广阔滩涂到密林深处,潮涨潮落间,三角洲孕育了地球上的亿万生物。近年来,三角洲地区面临流域来沙减少、污染物输入、海上风暴潮,以及本地地面沉降、土地围垦、洪涝灾害频发等多重环境压力,大河三角洲的环境健康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2021年6月,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发起的 “大河三角洲计划”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首批入选的65个行动方案之一,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方案。旨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三角洲,根据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类型和严峻程度,通过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更好地保护大河三角洲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重构三角洲地区的未来发展蓝图。
 
第二届大河三角洲国际会议(2nd International Mega–Delta Meeting)在上海开幕
 
  11月6日,第二届大河三角洲国际会议(2nd International Mega–Delta Meeting)在上海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大河三角洲—寻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主题,来自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坦桑尼亚、荷兰、挪威、克罗地亚、俄罗斯、美国、智利、巴西、乌拉圭等17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议全球20余个河口三角洲的研究成果,为三角洲地区的未来发展蓝图建言献策。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开幕式上,“大河三角洲计划”最新学术成果《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来自13个国家的74名研究人员参与撰写了这份报告,历时2年,编写组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多重不利影响,终于在今日对外发布。”《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国教授介绍道。
 
“大河三角洲计划”最新学术成果《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仪式
《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
 
  《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重点关注全球1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河三角洲,涵盖了热带至极地不同气候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动力地貌特征的三角洲。报告针对每个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面临问题、管理措施和未来路径展望等5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球三角洲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管理挑战进行了总结。
 
  在开幕致辞环节,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陈群,巴基斯坦国家科技部国际司司长扎因·阿尔·阿贝丁,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海洋处处长王文涛,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丛柏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处傅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分别致辞。海洋科学十年委员会高级项目专家艾莉森·克劳森女士、未来地球海岸国际计划副主席迈克·埃利奥特教授视频致辞。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主持开幕式。
 
  陈群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大河三角洲计划”是中国大陆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希望能够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搭建更多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好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助力上海乃至更多的大河三角洲城市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扎因·阿尔·阿贝丁指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已持续了十多年,主要开展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态多样性、生物化学特性以及渔业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影响。这些科研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期待未来的合作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国际友谊搭建更多桥梁。
 
  艾莉森·克劳森女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大河三角洲计划”是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的一个典范,是一个真正跨越了科学、政策和社会层面的跨学科行动计划。“大河三角洲计划”的科学家们以解决大河三角洲面临的众多紧迫挑战为目标开展工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
 
海洋科学十年委员会高级项目专家艾莉森·克劳森视频致辞
 
  迈克·埃利奥特教授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全世界的大河三角洲正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气候变化、城市发展等带来的多重挑战,因此,跨越经济、生态、技术、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全球协作显得至关紧要。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的首批项目,“大河三角洲计划”深入研究并讨论三角洲的生态重要性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恢复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实现。这是三角洲保护工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深远意义。
 
  王文涛在致辞中表示,21世纪中心是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全球首批实施伙伴,中心高度重视“海洋十年”相关计划和行动在中国的深入实施。一是将“海洋十年”国际机制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相结合,二是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平台,三是深入推动战略研究和智库建设,四是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和全球宣传。王文涛充分肯定了华东师大“大河三角洲计划”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并表示中心将继续支持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的多项“海洋十年”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丛柏林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始终秉持海洋保护和开发并重,自然资源部代表中国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事务,愿为中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搭建合作平台。希望华东师大能继续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的引领作用,助力大河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迈上新台阶。
 
  傅志刚表示,上海所在的长江河口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载体,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所在,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结点。在2017年,上海市科委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科研团队就已经深度参与“长江河口保护和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相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他表示,上海市科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大河三角洲计划”的实施,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钱旭红代表华东师大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大河三角洲计划”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中国人的祖先告知我们,‘上善若水’、‘道法自然’,警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怀着敬畏之心去研究、恢复和管理三角洲的物理-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当代的量子论又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大河三角洲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存在。”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的“大河三角洲计划”主动搭建全球合作平台,架起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同探讨解决大河三角洲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关键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华东师大方案。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设有海岸洪涝和水动力;海岸侵蚀、沉积和动力地貌;海岸带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湿地和海岸带管理等4个分论坛。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南北美洲17个国家的科学家,就三角洲地区的水沙动力沉积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防灾减灾对策、湿地保护修复,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与调控等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开展互动交流。会议还就联合国海洋十年“大河三角洲”计划的推进方案进行了充分研讨,为后续通过多边、双边合作,共同解决三角洲面临的问题,为实现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