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共有4701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上榜。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位学者入选该榜单,覆盖地理学和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
姓 名
|
单 位
|
学科领域
|
杨世伦
|
华东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张 经
|
华东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李道季
|
华东师范大学
|
海洋科学
|
张经
|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主要从事化学海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西太平洋分会“气候变化与人文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系统”(IOC/WESTPAC- CorReCAP)计划负责人、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与海洋科学指导委员会(SCOR)能力建设委员会委员、IGBP“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MBER)能力建设工作组组长和陆架边缘工作组成员、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和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等国际学术刊物和多家国内核心刊物的编委。相关成果在Biogeosciences,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国内首发设计研发“拖鱼”和“X-Vane”洁净采样技术,作为国内唯一痕量分析实验室参加国际互校,结果可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细刻画痕量元素在河口及陆架边缘海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获得中国近海第一批可信赖的溶解态铁和铅数据;深刻揭示流域-河口-陆架体系硅的循环,借助硅同位素示踪技术,系统研究长江(筑坝)中硅同位素特征变化,长江河口的过滤器效应,精准定量东海春季硅藻水华的主要贡献水团;构建了适用于不同盐度水体的氮同位素丰度的检测技术,通过15N 和18O的双同位素示踪,解析了地表河口陆海界面中硝酸盐的输入源、反应路径和归趋,刻画了地下河口渗流面中硝酸盐和铵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地下水中氮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揭示了开阔大洋湿沉降中氮元素主要来源,归纳出湿沉降氮冗余可能是开阔大洋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
杨世伦
|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主要从事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学研究。现任Scientific Reports, Water等国际学术刊物编委和多家国内核心刊物的编委会副主任、编委,任上海市地质学会、中国海洋学会河口海岸分会理事。在三角洲沉积环境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潮间带湿地沉积动力过程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发表学术论著230余篇(部),其中Earth-Science Review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Geomorphology等国内外刊物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60余篇(含5篇ESI高被引论文),连续8年被列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二等奖(2001年)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等7个省部级奖项。
李道季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
主要从事生物海洋学、河口及近岸海域生态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UN-GESAMP)独立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区域培训和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区域海洋微塑料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等职。积极在国际上发挥领导作用,领导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会“海洋微塑料研究”等国际项目,并作为专家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WG40工作组、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等相关工作,通过建立海洋科学研究网络和科学家间的研究合作,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发展和促进国际科学技术,使世界认识到中国在应对全球海洋塑料污染中的重要作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其中英文SCI论文70余篇(一区top刊物30余篇)。研究成果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为我国在联合国环境大会等国际场合应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咨询和科技支撑。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自2015年首发,至2021年已是第八次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Scopus是爱思唯尔公司推出的,全球领先的同行评议摘要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的超过24,000种期刊(其中中国大陆期刊超过730本),98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2万本书以及全球5大专利机构4400万条专利信息。覆盖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学科。
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门类的84个一级学科,此次高被引已覆盖111个学科,这项文章级别的映射使得中国学者的学科归属、学科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契合中国学科设置的学术研究生态,完善并科学、精确地描绘了中国学者的科研产出,为进一步梳理、分析和研究学者引用表现提供了有效帮助, 也使得有更多在细分领域有卓越表现的学者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