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喜获丰收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网站和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先后公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人员名单、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和2021年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拟资助人员名单。根据公布数据,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获批中国博后基金面上资助、上海市超博计划资助项目和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项目共6项。其中,蓝碳团队任璘婧博士获批中国博后基金海洋科学全国唯一一等资助,并获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海洋塑料、微塑料团队朱礼鑫博士获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刘凯博士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和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海洋地质团队杨海飞博士获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

 
第7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
资助项目
姓名
流动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
一等资助
任璘婧
海洋科学
二等资助
刘  凯
海洋科学
2021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
任璘婧
海洋科学
朱礼鑫
海洋科学
杨海飞
海洋科学
2021年度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
刘  凯
海洋科学
 
 
 
任璘婧,博士毕业于丹麦奥胡斯大学,2019-2020年在德国汉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21年加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碳团队,主要从事滨海湿地碳循环与碳储量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主要研究成果:1) 证实了广布种植物功能性状的表型可塑性具有基因基础;2)归纳总结滨海湿地生物间相互作用对蓝碳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在Ecology letters、Journal of Ecology 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在根际尺度和生态系统尺度,不同类型动物-植物-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影响蓝碳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
 
刘凯,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加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塑料、微塑料团队,主要从事大气及海洋微塑料迁移模式及其通量估算。获批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项目和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主要科研贡献有:1)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大气和水柱微塑料采集方法,为后续海洋微塑料源汇解析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法;2) 率先揭示海/陆源微塑料大气和水柱输运模式,为其迁移模拟和源汇分析提供重要数据支持。第一作者(含并列)和通讯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海洋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1篇。
 
大气微塑料样品采集轨迹(a)及中国北部区域(b)和长江口站位(c)收集站位放大图。BHS:渤海;YS:黄海;ECS:东海;SCS:南海。
 
大气降尘采集站位地理位置、对应样品中微塑料形状组成及其沉降通量
朱礼鑫,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21年加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塑料、微塑料团队,主要从事河口及海洋中有机物和微塑料的移除过程及其生态影响研究。定量了海洋微塑料光降解速率,阐明了微塑料光降解机制,增加了对海洋塑料的归趋和生态风险的认识,发表中英文论文38篇,他引1600余次。受邀担任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等16个领域内著名SCI期刊审稿人以及Water “水体微塑料”专刊编辑。获批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作为课题骨干等重要角色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环境署白皮书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受邀参加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AGU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和政府间会议10余次并多次做报告。开展科普活动10余次,受众超过500人。基于研究成果,积极协助团队负责人李道季教授多次服务国家在应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方面政策需求,相关成果写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官方文件。
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Clean Seas专题会场
陆源溶解有机物向海的输入和移除过程
几种常见微塑料光降解动力过程
 
杨海飞,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加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团队,主要从事河口三角洲对人类活动影响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研究。并获批国家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等资助,入选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主要研究成果: (1)率先较系统地将长江沉积物的粒径、沉积物通量、悬沙浓度和河道的冲淤等紧密结合,揭示了河流输沙通量对流域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过程,在空间范围、时间跨度和研究内容方面都较前人的研究有实质性拓展;(2)基于近底部边界层理论,首次系统地研究了长江水下三角洲大范围内沉积物的可侵蚀性,并且考虑了不同的水深和天气情况。根据前期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7篇,含ESI高被引论文1篇。
三峡大坝对长江宜昌、汉口、大通站输沙量的定量影响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在站学科博士后25人,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3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1项、上海市超博计划项目和日常经费资助项目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