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10月18-21日,第七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stuaries and Coasts,简称ICEC)在沪召开。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60名线下代表和约300名线上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人类驱动的河口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本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主要议题包括:河口海岸多尺度水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泥沙动力学与交叉科学研究;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与多尺度模拟;河口海岸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的影响与评估;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与应用;河口海岸观测监测技术与应用;海岸带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会议共设大会报告9个,分布于11个专题的分会场口头报告166个,展板报告35个。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和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广全分别致辞。
 
 孙真荣副校长致辞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刘广全副主任致辞 
 
        开幕式后,五位特邀专家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国际著名沉积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Jaia Syvitski系统总结了人新世全球沉积物循环的变化,点明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教授介绍了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他在海岸海洋碳通量方面的最新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监测与预报系统的构想及建设进展。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国际水利工程研究学会主席李行伟教授回顾了过去十年WATERMAN实时海滩水质预测系统所取得的成绩。最后,西澳大利亚大学海洋研究所海岸海洋学首席教授Charitha Pattiaratchi交流了他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风暴潮方面的系统性研究。
 
        在21日的主旨报告中,来自德国莱布尼茨波罗的海海洋研究所的Hans Burchard教授、荷兰皇家海洋科学研究所的Tjeerd J. Bouma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汪亚平教授、侯立军教授等专家将展示他们在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围绕大河三角洲、陆海界面地球化学过程、生物物理相互作用、河口海岸动力学、海平面变化、海岸带管理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和应用需求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海岸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参会人员积极发言交流 
 
现场参会人员合影 
        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是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发起的系列学术会议,每三年一届,自2003年已经在中国杭州和广州、日本仙台、越南河内、阿曼马斯喀特和法国卡昂成功举办六届,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供稿:赵宁;摄影:刘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