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次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中-欧海洋科学与技术进展”在上海召开

        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即将启动之际,中国科学院学部第106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中-欧海洋科学与技术进展” 于2020年10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张经院士、欧洲科学院地学部Paul Tréguer院士和欧洲科学院地学部Louis Legendre院士共同召集,为分析近期中国与欧洲双方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情况,聚焦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瓶颈,凝练在21世纪影响海洋科学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寻求双方在海洋科学与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的优先领域。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欧洲科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部共同承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论坛议题包括: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的作用、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问题,海洋可持续发展以及中欧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四个方面。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中国和欧州科学院地学部12位嘉宾分享了主题报告,相关领域海内外43所科研院所的46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自由讨论。会议以视频直播方式面向公众开放,约有400名观众观看了会议。
论坛讨论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1.海洋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角色。越来越多的证据凸显了海洋在缓解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而海洋因此也正面临着变暖,酸化,脱氧,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4旨在“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海洋和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重建海洋的生命支持系统,具体措施包括:保护脆弱的生境和物种,合理采伐,恢复生境,减少污染等。
        2.全球沿海海洋的可持续性发展。沿海海洋是陆地,水文,海洋和大气层在多个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的交界区域,其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直接,具有最高的海洋生产力。建立一套各国统一观测标准和方法,在区域性和全球尺度上完成资料收集,协调作业能,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从而改进沿岸问题的观测与管理。
        3.致力于发展“海洋数字孪生”概念。“海洋数字孪生”概念将整合从海岸到大洋,从地表到海底的高精度观测、模型数据,它还将尝试捕捉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将其转换为能被大众、政府和各行业认知的信息,为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作出正确的政策支持,从而帮助建立更加可持续的海洋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海洋价值链。
        此外,与会专家一致强调需要发展面向年轻学者的能力建设。特别强调中-欧科学院应搭建平台促进中-欧青年科学家的双向交流。此次论坛在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