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与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科学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举行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顶级捕食者的生存状态有何影响?印度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北极地区与中国边缘海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矛盾?近日,华东师大签约的一项国际科学计划将对全球变化下这些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与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Carol Robinson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承办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国际项目办公室
  1月16日,华东师大与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sphere Research, IMBeR)科学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双方约定自签约之日起,华东师大将承办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IMBeR IPO-China)。未来五年,该办公室将负责推进《IMBeR科学计划与实施战略2016-2025》的执行,重点关注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支持并协调IMBeR区域项目和工作组的学术活动,包括气候对海洋顶级捕食者的影响研究区域项目,印度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项目,陆架边缘海工作组和东部边界上升流系统研究工作组;组织开展一系列IMBeR的学术交流活动、科教推广活动和能力建设活动等。
  华东师大与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科学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举行
        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MBeR)的前身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geochemical and Ecosystem Research,
IMBER),系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共同发起的一项关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国际科学计划。2016年,随着IMBER成为未来地球(Future Earth)这一新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核心项目,IMBER将未来十年(2016-2025)的研究方向定位于“Ocean sustainability under global change for the benefit of society(在全球变化下如何实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更名为IMBeR。
  自2020年起,IMBeR将与中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研究机构合作,设立两个相对独立且相互支持的国际项目办公室。此次签约后,IMBeR在中国的国际项目办公室即设在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与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Carol Robinson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在全体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共同为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揭牌。
 双方共同为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揭牌
        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吴莹,华东师大地球科学学部主任丁平兴,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抒,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院长何青,崇明生态研究院海外院长唐剑武,以及华东师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处负责人、国内五家涉海兄弟单位的专家,以及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的专家代表出席会议。
 
与IMBeR科学计划合作由来已久
  钱旭红在签约仪式上介绍,华东师大和IMBeR国际科学计划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于2010年签署了在华东师大设立区域项目办公室的备忘录。几年内,共有6个中国重大项目成功获批成为IMBeR支持的项目,在国际上获得关注。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致辞
  比如在近海生态环境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中国近海的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相互叠加产生的多重压力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对现有的海洋与渔业管理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将影响到沿海地区社会就业的取向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格局。为深刻认识近海生态系统对多重压力的响应机制和过程,2011年1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启动,由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四家涉海研究机构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在项目开展的2011至2015年期间,通过研究工作和对前期生产与科研成果的总结,项目构建了鲍-刺参-海带等多种形式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并在桑沟湾推广,不但显著地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还降低了大规模鲍养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效应。IMBER(2016年更名为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将该项目接纳为中国的IMBER研究计划,并在国际上展示、推介。近期,由该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刘素美教授牵头组建的IMBeR“中国边缘海海洋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启动,作为原项目的2.0版本,将探讨多重压力下,边缘海的环境、生态与经济信息的变化,以求认识人类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与管理政策间的相互关系。
  钱旭红说,过去九年的合作为推动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承办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是华东师大落实“国际+”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聚焦前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将在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早日跻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中发挥促进作用。
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Carol Robinson致辞
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John Claydon介绍IMBeR的战略规划及组织架构

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Lisa Maddison梳理区域项目办公室的过往发展

        Carol Robinson代表IMBeR对华东师大与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她高度赞扬了区域项目办公室的工作成绩,并对升级后的国际项目办公室表示期待。在开幕式报告中,她介绍了IMBeR为海洋可持续发展与促进人类福祉所做的科学贡献。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John Claydon和Lisa Maddison分别介绍了IMBeR的战略规划及组织架构,梳理了IMBeR区域项目办公室的过往发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还介绍了IMBeR未来的学术活动计划。John Claydon和Lisa Maddison将定期来沪与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中国)工作人员左芳、秦恺共同办公。
 Carol Robinson与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发来贺信,中国IMBeR委员会代表、华东师大张经院士与国际学生也从孟加拉野外作业现场发来对国际项目办公室的寄语。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方德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表层海洋低层大气科学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桂玲,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程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科学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Jose Santos,未来地球海岸(Future Earth Coasts)科学计划执行委员会委员陈静,“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国工作组代表任景玲等到会并致贺词。
 
开展多重视角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国工作组代表任景玲作特邀报告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上,“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国工作组代表任景玲介绍了IMBeR的姊妹国际科学计划GEOTRACES中国工作组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痕量元素分析方法互校、洁净采样系统的建立和互校、GEOTRACES GP06 & GP09断面航次的实施及未来的研究工作等。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作特邀报告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云涛介绍了作为IMBeR支持项目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近海与太平洋高分辨率生态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项目主要针对中国近海(渤、黄、东海和南海)与邻近太平洋,建立能融合多源观测的高分辨率物理-生态耦合模型,自主研发海洋生态环境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从而不断完善我国海洋数值预报体系,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我国海洋环境安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作特邀报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作为IMBeR“中国边缘海海洋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的青年骨干,介绍了沿海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华东师大与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科学计划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暨战略合作伙伴研讨会举行
  通过这三个特邀报告的介绍,与会者对IMBeR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开展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对IMBeR国际项目办公室的建设发展及与各个支持单位和国际科学计划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戴琪 左芳  图|刘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