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三角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大河三角洲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Mega Deltas)于2018年10月15-16日在上海维也纳国际酒店召开。会议主办方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从事大河三角洲研究的20余位顶级科学家,包括“未来地球-海岸(Future Earth Earth – Coasts,FEC)”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Bruce Glavovic,国际著名期刊Marine Geology的主编Edward Anthony,美国地理学会和地质学会会士Charles Nittrouer,英国地貌学会主席Steve Darby,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Ian Townend等。
 
 
        10月15号,高抒教授介绍了大河三角洲研究的重要性与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此次会议的举办目的。各国专家分别汇报了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三角洲、亚马逊三角洲,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欧洲的莱茵/默兹河三角洲,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 大洋洲的菲莱河三角洲,以及亚洲的印度河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以及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全球13个大河三角洲概况和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于10月16日针对高抒教授提出的SCOR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工作组申请框架进行了讨论,从海洋视角探讨了大河三角洲面临问题的根源,以及多学科、多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 讨论内容包括全球主要大河三角洲在全球变化和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面临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地面沉降、来沙减少、三角洲沉积系统转换、侵蚀后退等共同问题,以及由于各大河三角洲的地质、地貌、沉积物输运、水动力环境等的不同而具有的特殊问题,如流域环境污染带来的渔业资源、优质淡水资源锐减,新型有机污染物、富营养化等问题。专家建议针对不同类型三角洲特征,划分各大三角洲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级别,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更好地保护大河三角洲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重构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管理蓝图。
         会后将进一步协调主要参会人员,整理申请报告,力争在SCOR和FEC框架下各形成一个“大河三角洲工作组”,同时将共同撰写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