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陆架锋对沉积物硅藻群落的空间区划作用

    海洋沉积物中的硅、甲藻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历史及现代变化过程、重建古海洋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在变化的海洋中,如何将随波逐流的、短生命周期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与沉积物中硅、甲藻的长期变化数据在时空尺度上进行合理匹配,是古海洋学和现代海洋学研究中的“Gap”,也是近年来海洋长周期变化研究中关注的热点之一(Fritz, S.A., et al. 2013; Yasuhara, M.,et al. 2017)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东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利用我国渤、黄、东海遥感观测、现场调查数据以及沉积物硅藻数据,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发现中尺度陆架锋的物理过程对沉积物硅、甲藻群落的空间格局起到重要控制作用;以中尺度锋为边界的空间区划原则,可以更合理的解释浮游植物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生态领域重要学术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D. Liu, et al. 2018) 。审稿人和编辑对该研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利用学科交叉建立的新方法简单合理,可以广泛推广到全球陆架海域研究中,进一步证实锋面在构建大陆架微体化石组合格局上的重要性,对于未来提高海洋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释读性,提出相关的海洋生态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D. Liu, Y. Wang, J. Keesing, Y. Wang., 2018. Ocean fronts construct spatial zonation in microfossil assemblages.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DOI: 10.1111/geb.12779.
Fritz, S.A., Schnitzler, J., Eronen, J.T., Hof, C., Bohning-Gaese, K. & Graham, C.H. (2013). Diversity in time and space: wanted dead or alive.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8, 509-516; 
Yasuhara, M., Tittensor, D.P., Hillebrand, H. & Worm, B. (2017). Combining marine macroecology and palaeoecology in understanding biodiversity: microfossils as a model. Biological Reviews, 92, 19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