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25日,由我室中挪中心主任Richard Bellerby教授任首席的“Vulnera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Coastal Ocean(VOCO)”项目自主航次,顺利完成“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赤潮过程”的调查工作。中挪中心课题组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调查。
航次全体成员
航次调查主要目的是,通过多学科综合观测,获取春季东部近岸水域赤潮生发的物理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浮游生物生产力、功能及其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参数特征,为VOCO项目提供基础观测数据;通过研究春季赤潮从生长到消亡的动力和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分析评估近岸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现状,并为进一步的模型预测提供可靠的校准参数。
航次讨论会
航次搭载“浙渔科2号”科考船,分别于长江口南、北近岸各投放一次漂流浮标,追踪并调查水团的生物地球化学参数。调查首次采取实时制定追踪路线,调整航次安排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浮游生物、海洋遥感、微塑料调查、赤潮浮游植物甲板培养实验等,分别采集了81个站位的18个生物化学参数,共约3600份样品,配合后续样品检测工作,本次调查为春季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
漂流浮标和追踪轨迹
航次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甲板作业队员、陆上协助队员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调查过程中,航次队员不畏艰苦,对每次航次作业及时展开讨论和总结,积极参与到航次中来。同时,陆上队员实时传输的遥感影像资料,以及同期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江口公共航次所提供的叶绿素数据,为航次浮标投掷点选择、赤潮区域追踪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保证了本航次的顺利开展。全体航次成员同舟共济,克服重重困难,圆满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甲板作业、实验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