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六届学术委员会在校理科大楼召开第一次会议。学术委员会苏纪兰院士、陈大可院士、张经院士、彭平安院士、戴民汉教授、杨守业教授、王厚杰教授、唐丹玲教授、魏皓教授、赵冲久总规划师、丁平兴教授、高抒教授,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科技处处长张桂戌出席会议,实验室师生参加会议。
童世骏书记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委员的到来,以及对实验室建设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回顾了实验室发展历程,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形成了相当影响。实验室瞄准学科前沿,努力探索河口研究领域创新型成果,持续推进河口海岸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聚集中心、国内外河口海岸学术交流中心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在海洋科学学院成立等新形势下,实验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相信在各位委员的指导下,必将取得更大进步。张桂戌处长宣布六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童世骏书记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本次会议确定了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组成。学术委员会顾问:苏纪兰院士、陈吉余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大可院士;副主任:吴立新院士、张经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彭平安院士、王成善院士、秦大河院士、周成虎院士、陈发虎院士、戴民汉教授、宗永强教授、唐丹玲教授、高抒教授、魏皓教授、丁平兴教授、杨守业教授、王厚杰教授、赵冲久总规划师。
随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大可院士主持了六届一次会议。实验室主任高抒教授从实验室发展历史和概况、近期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具体管理措施四个方面作实验室工作进展报告。会议听取并审议高抒教授的报告,一致认为:实验室在历届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建议下,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以及国家重大工程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进步。并重点围绕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希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之下,实验室进一步深化拓展研究领域和区域,继续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创新管理体制,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合作交流,把实验室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河口海岸研究机构,为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会议还讨论了实验室建设的有关问题,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会议期间,大会特别邀请学术委员戴民汉教授、唐丹玲教授、杨守业教授、王厚杰教授、魏皓教授作专题报告。五位专家围绕“边缘海的碳循环、海洋酸化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遥感的兴起与发展”,“东亚大陆边缘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地球化学示踪”,“大河入海沉积物通量变化及其对三角洲可持续性的影响”,“中国近海生物-物理耦合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主题,为实验室师生带来丰富的学术盛宴。会场交流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在实验室专场学术报告中,王张华、戴志军、吴辉、侯立军、高磊、葛振鸣、刘权兴七位科研人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向与会学者汇报最新研究状况,并与委员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