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地貌学”课程教学与数字资源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为推进“地貌学”学科发展,加强地貌学课程建设与创新,有效提高“地貌学”课程教学质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地貌学”课程教学与数字资源建设研讨会于2016年7月25-27日在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来自16所高校的30余位国内地貌学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代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致辞,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兰州大学潘保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和高抒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周力平教授就“如何推进我国地貌学的教学与科研”问题,建议加强中学地理教师和高校地貌教师的培训,强调优秀的学生和高水平的教材对未来我国地貌学的重要意义。郑祥民教授强调在地貌学教学中学生的野外动手能力,并指出现阶段国内地貌学所面临的多个问题。潘保田教授结合地貌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比中外地貌学教材,指出我国地貌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条地貌教学的建议。高抒教授分析了国内地貌教材的现状,并指出地貌学教材的未来需求及其适应性,强调未来地貌学课程教学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在会议的后半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地貌学者们就地貌学课程教程与数字资源建设问题,纷纷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为地貌学教材修订和未来教材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专家和学者认为,地貌学是地理学所有分支学科的基础,是一门经久不衰的学科,在当前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以及地球关键带动研究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中有重要价值。但现阶段地貌学面临过程和机制分析、基础和应用需求探索、技术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地貌学教材则需要有国际视野,跟上学术发展步伐,未来地貌学课程教学应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等。此外,专家和学者也建议应发展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地貌学,强调吸引优秀学生和出版高水平教材对未来我国地貌学的重要意义,加强中学地理教师和高校地貌教师的培训以及强调地貌学教学中学生的野外动手能力等。
     本次研讨会上全国地貌学专家学者们地貌学发展趋势以及地貌学教学教改模式的共同探讨,有利于今后把握“地貌学”教材修订的新方向,促进国内“地貌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数字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