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生海洋环境危机 我们在行动-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挪研究中心海洋科普日活动顺利开展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国家海洋局明确今年主题为“关注海洋健康、守护蔚蓝星球”。围绕这一主题,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挪近海与海岸研究中心开展了以“关注新生海洋环境危机”为主题的海洋科普日活动,重点从 “海洋酸化”和“海洋微塑料污染”这两大世界海洋环境的热点问题给来自社会各界的公众带来了精彩的科普报告,进行互动交流,并组织公众亲身参与科学实验,从而对海洋的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一开始,,“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Richard Bellerby教授,和李道季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公众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分别介绍了“海洋酸化”和“海洋微塑料污染”这两个对公众来说很新鲜的海洋环境问题。
  Richard Bellerby教授首先从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切入,深入浅出的讲述了海洋酸化的机理,即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燃气等,导致排放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而具有气候调节功能的海洋,一方面吸收了大量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速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已经使海水的pH值明显降低,而产生所谓的“海洋酸化”问题。继而影响了海洋中各级食物链的生长和生存,并通过渔业减产等方面的效应,进一步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活。李道季教授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是一种新的海洋环境灾害,指的是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并指明我室是国内最早进行海洋微塑料研究的科研机构。海洋微塑料包括体积小容易被生物摄食、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风险更大、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危害等特点。两位教授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海洋酸化和海洋微塑料的研究进展, 都指出这些实验是世界海洋环境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公众能够关心这些海洋环境问题,身体力行来保护海洋环境,并鼓励有兴趣的话,可以投身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两个科普报告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直到要准备下一个环节,大家仍围绕在两位科学大咖旁,显得意犹未尽。
  之后,公众通过亲身体验科学实验,亲眼观察到CO2的注入导致海水pH降低,变酸的海水会影响海洋贝类的生活,以及我们平常使用的柔珠洗面奶中含有的可能影响海洋和人类健康的微塑料颗粒,并通过分析海底淤泥证实了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存在。午餐后,公众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由中-挪研究中心自制或翻译的关于“海洋酸化”和“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视频。紧接着,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了参与度百分百的“趣味航行知识问答”活动,总结消化上午所听、所看、所想。随后,大家浩浩荡荡参观了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正在做实验的刘权兴教授,求知欲强烈地向他咨询海水中藻类运动规律等问题。最后,所有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此次海洋日科普活动旅程。
科普报告人简介:
Richard Bellerby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挪近海与海岸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国际北极理事会“海洋酸化”组组长(AMAP),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委员、“海洋酸化”研究顾问。
李道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生物海洋学家、海洋环境科学家,现任上海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