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7Be, 234Thex, 210Pbex 和 137Cs示踪的东海移动泥输运研究
移动泥主要由细颗粒物组成,包括95% 以上的粘土 + 粉砂和< 5% 砂,具有较高孔隙率(≥ 0.50)。但也有几个离岸站位移动泥厚度很小,粒度相对较大,这可能与陆架残留砂有关。 5月和8月采集的移动泥厚度分别为0.5 - 7.0 cm (平均: 2.2 cm),0.5 -11 cm(平均: 3.9 cm)。移动泥呈现春季南部较厚,而夏季北部较厚的季节分布规律。东海移动泥在5月和8月份的质量分别为7.8 × 108 t和 8.8 × 108 t左右,是长江年输沙量的4 倍左右。
8月移动泥的厚度和其中7Be的存储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河口区,这与大量河流陆源物质的输入密不可分。在南部近岸海区,移动泥中234Thex的存储量与水柱贡献的234Th的比值大于2.5,说明该区域具有将强的淤积 ,这可能与附近的沿岸流有关。长江口及其南部近岸的移动泥主要来自于长江输运,向离岸呈减小趋势的 7Be与 137Cs 存储量说明了移动泥的由岸向外输运。在北部离岸海区,较高的7Be存储量以及粒度频率累积曲线的双峰结构说明该区域的物质来源为长江物质和来及其他区域的物质的混合。
使用移动泥质量平衡模型以及利用大气输入和河流输入210Pbex和比较移动泥中210Pbex,我们可以得出移动泥的停留时间为3到6 年。这个停留时间意味着移动泥在完全沉积或迁出陆架以前,要经历3到6年的沉积-再悬浮-输运-沉积-再悬浮的循环过程。因此,我们推断在河控型的陆架边缘海的近岸和陆架海区,移动泥在碳和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成果于2016年在美国地学联盟(AGU)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发表。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2016 ,
12(1)
: 2169-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