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5063)子任务
(2008.07 - 2011.06)
1. 目标内容
通过黄河三角洲脆弱性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三角洲脆弱性的影响;建立三角洲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进行等级分区,揭示三角洲脆弱性演化趋势;阐述海平面变化对三角洲脆弱性的影响;阐述与三角洲脆弱性相关的灾害分布规律,建立系统的灾害评估技术体系,提出三角洲脆弱性调控措施和典型灾害的应对措施。
2. 主要进展
[1] 深入探讨了黄河水沙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三角洲的影响
1950-2007年黄河入海水沙量明显减少且年际波动剧烈。人类活动影响是入海水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近来年入海水沙量的急剧减少,特别是黄河口清8出汊以后,整个黄河三角洲由淤积转变为侵蚀,冲淤状态发生逆转时间约在1997年。
[2] 黄河口沉积动力过程对黄河调水调沙的响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
调水调沙期间相比于结束后,落潮动力加强,而涨潮动力有所减弱;调水调沙期间水体盐度较低,垂向梯度较大,呈部分混合态,含沙量较大,垂向分布较复杂,而调水调沙后盐度增幅较大,垂向近垂线分布,呈均匀混合态,含沙量低,垂向梯度变化较小;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悬沙在输移过程中以沉降作用为主,并在涨急和落急时刻伴随底沙再悬浮,总体而言河口以淤积为主。
[3] 探测发现黄河三角洲近岸灾害地质现象众多,并具有显著的分带性
6m水深以浅区域发育海底冲沟、侵蚀陡坎和侵蚀残留体等冲蚀构造,并呈相间分布;6-14m水深地带灾害地质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发育凹坑与洼地、海底滑坡、不均匀地层、海底刺穿、蚀余构造等;14m水深以外区域,地势平整,主要发育埋藏冲沟、古河道等埋藏在浅地层中的灾害地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