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霞

职称:
副研究员
研究专长:
内陆水体与河口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与作用机制
污染水体、土壤与沉积物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Email:
xliang@sklec.ecnu.edu.cn
联系电话:
+86-21-54836067
联系地址:
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大楼 A509
学术任职:
中国生态学会淡水生态学分会
上海市生态学学会“水域与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治理修复项目评审专家
编委任职: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编委
教育经历:
2004-2007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态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9-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
2007-2019 上海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副教授
海外工作和访学经历:
2011-20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博士后
个人简介:
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生态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2019年3月调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研究员。201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综合生物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项目10余项。目前担任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期刊编委,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ES&T, Water Res., J. Hydrol., Sci.Total Environ., Environ. Pollut. 等期刊审稿人。
目前主要从事淡水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土壤、地下水以及湿地生态修复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1)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评估、作用机制以及管理政策建议;(2)建设用地、农田土壤污染地块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工程技术应用;(3)滨海盐碱滩涂土壤改良与碳减排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4)富营养化水体和沉积物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等方面。主要技术优势包括基于稳定同位素(SP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氮碳物质循环途径辨析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重点关注不同界面气态氮产生途径和排放来源辨析,以及对应的微生物作用过程的理解。
欢迎有志从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湿地生态保护、土壤地下水污染生态修复的同学加入课题团队!
科研项目:
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主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硝化微生物反硝化过程对河口湿地氧化亚氮排放的调控及环境响应机制(No. 42471098)2025-2028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N2O产生的关键途径与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No. 41773076)2018-202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丝状藻类对城市淤泥质河流甲烷(CH4)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No. 41203051)2013-2015
4.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崇明滩涂湿地强化自然修复技术示范工程研究(No. 06dz12302)2007-2008
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参与: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河口海岸生态系统演变与多样性维持机制(No. 2024YFF0808800) 2024-2029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口海岸湿地硝化微生物自养固碳机制研究(No. 42030411)2021-2025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西南河流拦截对流域碳氮循环和输送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评估研究(No. 2016YFA0601000)2016-2021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石油类多环芳烃与伴生镍复合污染湿地植物修复作用机制研究(No. 21677093)2017-202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浦江近岸湿地优势植物对溢油污染的生理响应及其根际降解机制(No. 41073072)2011-2013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崇西重建的芦苇湿地生态过程及其根际微生物研究(No. 40871243)2009-2011
7.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长江口滩涂湿地生态多要素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20DZ1204701)2020-2023
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 《环境分析化学》
研究生课程 《河口海岸研究进展》
学术论文:
近年代表性论文:
- Unveiling the hidden dynamics: How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hways influence N2O emissions in estuaries. ISI 2024 Tokyo.
- Nitrifier denitrification dominates riverine N2O emissions: isotopic evidence, 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model improvements. AGU23. 2023.
- Nitrification regulates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N2O emissions in a eutrophic lak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56: 17430−17442.
- Control of the hydraulic load on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cascade reservoi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 11745-11754.
- Cumulative effects of cascade dams on river water cycle: Evidence from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9, 568: 604-610
- The role of filamentous algae Spirogyra spp. in methane production and emissions in streams. Aquatic Sciences. 2015, 78(2):227-239.
获奖情况: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典型污染河流湿地净化与河岸带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排名第3)
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课堂-实验-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环境监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排名第3)
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课堂-实验-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环境修复人才培育新模式(排名第1)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物类三等奖(指导教师)
第八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三等奖(指导教师)
第九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二等奖(指导教师)
第十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二等奖(指导教师)
上海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
其他成果:
1. 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的原位监测方法. ZL 2008 1 0032414.7,2011.05.04
2. 植物材料吸附剂-水丝蚓生物联合去除景观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及其装置. ZL 2009 1 0053865.3,2011.05.04
3. 一种用于开放水体水面及其坡岸所体采集的静态箱. ZL 2012 2 0617213.5,2013.07.17
4. 原位采集浅水域淤泥质沉积物的样品采集装置. ZL 2016 2 09737836,2017.03.29
5. 藻类菌渣复合有机绿肥及其制备方法. CN 2017 1 0829629.0,2018.01.05